“別人的兩分能逆轉結局,他的兩分卻是個笑話!”
從和克林根“雙雄爭霸”,再到“冷板凳球員”。
楊瀚森的NBA路成了“未解之謎”,外媒更是戲稱他為“樹懶”。

無論開拓者是輸還是贏,楊瀚森三個字總是高掛熱搜。
要么是“背鍋俠”,要么是“軟腳蝦”,就連吃個飯都能被群嘲。

面對這樣的“無力”中鋒,主帥已經啟動第三備選。
畢竟人家5分鐘9分,已經打破小楊得分記錄。

那么,開拓者與爵士的比賽究竟如何?
楊瀚森“淘汰”是不是已經板上釘釘?

NBA常規(guī)賽西北賽區(qū)的一場焦點戰(zhàn)在爵士主場打響,開拓者客場挑戰(zhàn)爵士。
這場比賽看似是兩支年輕球隊的較量,卻折射出中國球員楊瀚森在NBA面臨的現實困境。

開拓者帶著上一場大勝湖人的余威來到鹽湖城,但球隊正處于四天內的第三個客場比賽,體能儲備亮起紅燈。

反觀爵士隊,雖然同樣經歷加時苦戰(zhàn),但坐擁主場之利,特別是他們引以為傲的“三高”陣容。

分別是馬爾卡寧、凱斯勒和菲利波夫斯基,這三個大個子球員組成的防線讓任何對手都頭疼不已。

比賽一開始就進入白熱化階段。
首節(jié)進行到中段,場上比分定格在26平。

就在這個膠著時刻,開拓者主帥斯普利特做出了一個令人費解的決定。
他撤下剛剛上場不久的楊瀚森,改用小個陣容。
這個換人立即產生了連鎖反應。

在接下來的兩分鐘里,爵士隊抓住開拓者內線高度不足的弱點,由馬爾卡寧和凱斯勒輪番沖擊籃下,打出了一波17-7的進攻高潮。

首節(jié)戰(zhàn)罷,爵士已經將領先優(yōu)勢擴大到10分。
被換下場的楊瀚森只能坐在替補席上,眼睜睜看著球隊內線被對手蹂躪。

這位中國中鋒在本場比賽中僅獲得3分47秒的出場時間,雖然1投1中得到2分,但更重要的是他在有限時間內展現的技術特點。

他上場后的第一次進攻就面對爵士中鋒凱斯勒完成強硬上籃,展現出不錯的進攻決心。

更值得關注的是,他與格蘭特連續(xù)打了兩次擋拆配合,都成功為隊友創(chuàng)造了罰球機會,這種“隱形貢獻”正是現代籃球最看重的內線素質。

但是,這些閃光點似乎并未打動主帥斯普利特。

從賽季至今的數據來看,楊瀚森場均只能獲得8.5分鐘的出場時間,得到2.0分1.0籃板,投籃命中率僅為33.3%。

相比之下,球隊首發(fā)中鋒克林根場均能獲得20分鐘時間,搶下5.5個籃板。

更令人擔憂的是,球隊的另一名內線球員羅威即將傷愈復出,這勢必進一步壓縮楊瀚森的生存空間。

深入分析楊瀚森的技術特點,我們能看到一個明顯的矛盾:他的優(yōu)勢在于高位策應和擋拆質量,這本應契合現代籃球對中鋒的要求。

但問題在于,他的移動速度偏慢,防守端容易成為對手針對的弱點。
在季前賽對陣爵士的比賽中,他就曾因為防守跟不上節(jié)奏而六犯離場。

開拓者跟隊記者一針見血地指出,楊瀚森在搶籃板時“存在感太低”,這個評價對于需要即時戰(zhàn)力的NBA球隊來說相當致命。

開拓者隊目前處于重建期,戰(zhàn)績2勝2負排名西部第9。

雖然球隊沒有明確的季后賽目標,這本應是培養(yǎng)年輕球員的好時機,但現實是教練組更看重即戰(zhàn)力。

斯普利特教練偏好使用小個陣容和快節(jié)奏打法,這套戰(zhàn)術體系與楊瀚森的技術特點并不完全契合。

從比賽過程可以看出,當球隊擺出小個陣容時,雖然內線防守吃緊,但進攻端的空間和速度確實能帶來更好的效果。

從球隊陣容結構來看,開拓者在內線位置已經有克林根和里斯兩人輪換,羅威復出后,楊瀚森很可能成為球隊的第四中鋒選擇。

在NBA的戰(zhàn)術體系中,這個位置的球員很難獲得穩(wěn)定的出場時間。
除非球隊遭遇嚴重傷病潮,否則楊瀚森很可能大部分時間都要在替補席上度過。

這場比賽最終以開拓者136-134險勝爵士告終。
但令人深思的是,當楊瀚森在首節(jié)被換下時,開拓者還與爵士戰(zhàn)成平手。

而在他下場后,球隊內線立即被打穿。
這個細節(jié)似乎暗示著,如果給他更多機會,他或許能為球隊做出更大貢獻。

但NBA的殘酷之處就在于,這里沒有“如果”,只有現實。
而留他證明自己的時間從來都不會太多。

上一篇: 如何看待楊瀚森在NBA的前景
JRS直播一個專業(yè)為球迷提供足球直播,NBA直播及各種綜合體育的賽事直播網站,JRS直播第一時間更新比賽的直播信號,賽后的錄像集錦,熱門的體育資訊,我們最大的特色是高清官方解說,給你不一樣的體驗!
Copyright ? 2021-2024 低調看JRS直播. All Rights Reserved. 魯ICP備17044128號-1